欢迎您访问平顶山市政协官方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鹰城协商

【协商专报】《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民主监督视察报告

议    题:《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协商式民主监督视察)

   间:2021年3月25日

出席领导:孙建豪

参加人员:市市场监管局、宝丰县政协、新华区政协、湛河区政协负责同志,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民主党派负责同志。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推动《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按照市政协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于3月中旬围绕《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视察。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活动开展情况

市政协主席会议高度重视本次协商式民主监督活动,研究制定市政协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协商式民主监督工作方案就扎实做好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法律界专家、民主党派市委负责同志成立视察小组,提前学习《食品安全法》,深入了解掌握我市贯彻落实情况。3月23日,市政协副主席孙建豪带队,邀请市市场监管局、宝丰县政协、新华区政协、湛河区政协负责同志参加,深入平顶山金篮子百姓生活超市(双丰店)、河南省石人山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宝丰迎宾馆进行了实地察看,详细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检验、流通、销售等环节安全监管以及餐饮单位菜品制作加工、餐饮具清洗消毒、原材料储存餐厅就餐环境,仔细询问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召开座谈会议,面对面收集问题、听取相关部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

二、我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总体情况

总体来看,《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依法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对全市400家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985家农资门店,450家养殖单位,3家生猪定点屠宰单位,141家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单位、380家食品生产企业、677家食品生产小作坊、19800家食品销售单位、20125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全力打造6S管理餐饮管理“十化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完成4336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加大各种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市连续多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围绕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全市29个担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及保障职能的单位作为食安委成员单位,建立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平顶山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平顶山市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实施方案》等多项文件,明确责任清单和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调整职能整合人员。理顺执法层级,推动执法重心下移。

(二)抓好食品安全知识普法宣传

利用“3.15”、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通过现场指导、讲座研讨等方式,对食品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执法人员进行食品安全业务知识培训通过本地主要媒体和官方微信不间断播放公益广告和专题报道。

(三)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开展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考核,要求配备1-2名专兼职食品安全监管员,全面把控食品安全关督促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行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和现场指导制度加强对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监管,全年检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4548家次,关停违法网络销售食品经营户23家督促种植、养殖、流通等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围绕农兽药残留超标,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四)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积极开展“春雷”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加大农村市场“三无”食品监管建立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学校及校园周边重点区域的监管加强“智慧监管”,实现学校食堂、社会餐饮单位、高速公路服务站、养老院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基本全覆盖加强市政府食安委及食安办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应急体系建设

树立主动防范、及早介入的意识,妥善应对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组建应急管理队伍,调整优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培训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六)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严格落实“处罚到人”、从业禁止等规定,依法严厉处罚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执法协作和联动配合,完善行刑衔接,严格做到涉罪必移,严防“以罚代刑”。强化大案要案侦办,建立健全情报研判机制,深入开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2020年,公安机关共侦办食品类案件187起,刑事拘留96人,取保候审101人,逮捕47人,移送起诉94人,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三、存在问题

从了解情况看,虽然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和问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还有提升空间,安全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开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从地域上看,市区、城区好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农村基层的执法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还不够强。从生产经营规模看,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及措施好于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企业、连锁经营企业优于个体经营企业。一些个体小作坊、小摊点、小零售店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严格规范。从监管角度看,地方领导重视的县区优于不重视的县区。如叶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全县上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该县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标杆。同时,个别县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较落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食品生产经营中质量安全意识仍然比较薄弱

虽然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状况总体良好,但整个食品行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仍较低。种植养殖环节以小农户为主,还存在一些滥用农药、兽药和饲喂不合格饲料等现象。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食品生产中掺假造假、食品加工经营环境“脏乱差”、餐饮卫生不达标、食品运输流通不规范、销售不符合标准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农贸市场卫生条件灰尘尾气导致食品二次污染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仍不够广泛深入

宣传方式、途径、内容仍显单一,广度、深度还不够。少数监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处理主动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一些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道德观念较差,“一非两超”行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统一权威监管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食品安全监管环节来看,监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设备投入不足,检验检测技术跟不上发展需要,部门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虽然各地都成立了食安委来加强统筹协调,但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交叉、相互脱节的现象仍时有存在。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仍面临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法律适用能力不足、专业判断能力不足、技术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五)严惩重处力度不够群防群治氛围不浓

一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流动性、隐蔽性强,打击难度较大,存在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情况。部分执法人员没有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武器运用充分,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问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还不够高,对违法分子形成足够震慑群众维权意识还不强,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有时怕麻烦不愿意举报投诉举报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群众、企业员工举报食品违法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足,一些“潜规则”、“黑窝点”等违法线索不能及时被发现等。

四、意见建议

加强日常监管突出整治重点环节

一是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监管,分区划片定人定责,实现职责网络无缝衔接、治理网格到边到底、工作责任到岗到人、监管对象全面覆盖二是继续深化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行业治理整顿全面排查隐患,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刻保持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压态势,对食品安全“零容忍”加大对生产和销售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地下食品加工黑窝点的打击力度,及时调查、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众举报问题。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严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质量关、食品添加剂关、生产环节关和出厂关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养殖,杜绝滥用农药、化肥、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二) 扩大宣传范围完善共治体系

一是增强宣传引导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和科学知识普及,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引导公众客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学者“资政启民”的作用,依靠专家专业技术优势,在风险交流、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理性认知等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二是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合格食品鉴别常识,及时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和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监督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三是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调动消费者、新闻媒体、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强化行业自律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在食品安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做到职能互补,形成监管整体合力,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提升能力建设完善监测体系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充实当前监管所需的技术装备等硬件设施。二是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验人员,不精于检验工作,了解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经验,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食品生产的“潜规则”,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三是加强检测机构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检测检验资源,调整归并功能重叠的检测机构,优化检测力量。建立检测中心、检测点、检测箱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严谨的技术支撑。四是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电子网络系统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度,精确动态监控辖区内每一种食品、每一户经营户精确动态监控向辖区内供货的厂家、供货品种及零售商的相关信息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性循环。

强化社会监督力度

一是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建立举报网络,帮助消费者投诉维权,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打击违法活动,使食品经营户从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自律转变,从根本上实现食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媒体监督。建立食品质量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一旦发现伪劣食品流通,及时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传单、墙报等多种形式予以曝光,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公布讲诚信重维权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优质食品品牌,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