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平顶山市政协官方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发言摘登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根据市政协年度视察计划安排,6月17日,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带队围绕“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展常委视察。视察组先后到鲁山机场、叶鲁高速、平漯周高铁南站、平顶山港、北部环山生态路等项目建设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等情况,并围绕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行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及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我市区位条件和城市发展方向,锚定加快打造全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的目标,持续强化省级交通工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加快推进铁路枢纽建设,优化干线路网布局,完善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稳步推进机场建设工作,全力推动我市交通运输发展迈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实现新突破,基本形成了内联外畅、通达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从视察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航空运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平顶山鲁山机场作为河南省4C级重点支线机场,已被列为省重点项目。项目规划建设一条2600米跑道、8个停机位,可满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主力机型起降,目标设计到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00吨,估算投资14.04亿元。二是鲁山机场的预可研工作进展顺利。预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军委联参专家评审;军委联参已起草预可研报件,意见已全部征求完毕,军委联参已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行文,待联参主要负责同志签批后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三是低空经济提速蓄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于2025年1月提请市政府印发实施,目前正加快推进“低空+交通执法”应用场景落地。

(二)高速公路网络持续完善

一是叶鲁高速平顶山段路基、桥梁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路面铺设、交安设施安装等正按计划推进,预计年底前可实现通车目标。二是焦平高速正处于全面施工阶段,关键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征地拆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三是永灵、周平高速项目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相关专题报告编制同步推进。

(三)铁路枢纽能力加速提升

一是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高速铁路建设推进顺利。征拆工作高效开展,房屋拆迁完成94%;工程进展迅速,正线墩台施工完成81%;投资完成良好,已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二是平顶山南站站房规模扩大。站房面积由8000平方米增至12000平方米,站房主体结构已封顶,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有序进行。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旅客候乘环境,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和铁路运输服务能力。三是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焦洛平高铁)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已纳入国家规划,可研、环评、用地预审及初步设计批复已完成,重点工程已正式开工,全线预计将会在9月前后正式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我市将完成融入国家高铁骨干网的关键一步。

(四)内河航运体系高质量构建

一是沙河复航平顶山港试航成功。今年3月30日,两艘500吨级试航船舶从漯河军李船闸出发,历时3小时成功完成河道试航任务。全程航道水深稳定在2.4米以上,新布设的航道岸标、桥标、浮标、水尺使用正常。试航成功标志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加快开港筹备工作。二是积极谋划唐河沙河联通工程接入国家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将平顶山港发展为枢纽港。该项目已纳入《河南省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工程和航线方案初步确定,预可研报告的编制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航运用水保障研究等10个专题报告的研究正在进行。

(五)旅游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一是专项规划引领。出台《平顶山市旅游公路规划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统筹布局全市文旅资源区域的公路网络,深度融合综合立体交通网与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划,加快构建互联互通、设施完善、特色鲜明、智慧绿色的旅游公路网,全力打造“山水悦路、迎客乐道”旅游公路品牌。二是交旅融合发展。依托我市“一河两山四库”等多种类旅游资源和现有多层次公路网络资源,谋划实施鲁山山水康养、沙河滨水游赏等7条主题旅游公路,细化完善了三大旅游特色公路,计划2027年底前全部建成。已先期实施了叶县1号旅游公路、白龟湖生态环湖路等5个旅游公路项目共205公里,叶县1号公路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鲁山县环湖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白龟湖生态环湖路公正路至黄河路段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北部环山旅游公路,2025年上半年一期工程主体完工。

二、存在问题

(一)立项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交通项目建设审批通常涉及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等十余个部门,流程多、耗时长。部分重点项目受审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前期建设方案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延缓了项目整体推进速度。

(二)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加强。跨区域交通项目,如焦平高速、焦洛平高铁、鲁山机场等项目,涉及多方协调,层级多、链条长,信息共享与协同推进效率有待提升;市内部门间、市县两级在项目审批、问题解决上的联动性仍需加强。

(三)要素保障压力持续存在。一是部分项目建设用地较多,受用地指标、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矛盾较多、进度不快。二是部分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整体投资量较大、地方建设主体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投入难以保障,影响工程进度。

(四)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有待提升。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增长,旅游路已成为满足群众节假日游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旅游公路网规划已完成,但真正达到旅游公路标准的占比不足10%,对比省内旅游公路发展较好的洛阳市、焦作市还存在差距。部分旅游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如充电桩、房车基地)覆盖率不足,智慧化水平较低,未能完全满足“快进漫游”需求。

三、意见建议

(一)坚持高位统筹,科学合理谋划。一是提前谋划“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面总结“十四五”交通规划实施成效、经验和不足,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特征,以前瞻思维、全局意识、长远眼光,找准“十五五”规划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科学确定发展目标,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尽早实现全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目标。二是全力抓好项目谋划。抢抓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紧盯上级规划指向、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围绕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大对接争取力度,积极谋划申报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项目“大盘子”。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成立高层级、强有力的市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专班,对跨区域、跨部门的难点堵点问题实行合力攻坚;建立跨区域项目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沟通,信息互通;健全部门间、市县间协调配合、整体联动机制,用好用足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协调组织多部门工作力量,聚焦人力物力,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交通项目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交通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二是拓展交通投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对接,优化投融资结构,吸引更对社会资本投资,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融资到位。三是开辟重大交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各职能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加强指导,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四是营造良好建设环境。重大项目建设涉及的范围广、人员多、征迁难度大,必须加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加深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经济转型、引领城市空间拓展、影响公众生活的认识,推动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三)坚持精细管理,提升管护质效。一是公路巡查精细化。加大公路养护巡查力度及上路的频率,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路段的检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二是养护保洁精细化。组织人员对管养道路沿线进行保洁,及时更换破损标志牌等标识标牌,提升公路“颜值”,为过往车辆及行人营造舒适的通行环境。三是维护路面精细化。科学制定路面处置及预防性养护施工方案,有效维护养护路段路面健康,为广大群众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数智管理精细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创驱动助力公路管护,通过数字智能科技与传统措施融合共同赋能道路管理,建立道路全域感知“天网”手段,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巡路,自然灾害7×24小时全自动预警,推动交通公路多元化治理。

(四)聚焦旅游赋能,交旅融合发展。一是夯实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科学规划旅游公路路线,利用今明两年时间,全力推进三大旅游公路建设。二是进一步升级服务设施。增设驿站、营地、观景台、充电桩、旅游厕所等设施,完善旅游公路标志标识和指引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积极构建“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