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平顶山市政协官方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专题调研

城市更新

5月15日,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带领部分住平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实地调研环湖路西端、稻香路智慧停车场、湛河体育公园、供应处小区、月台河、山顶公园等地,现场察看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十八溪塘治理和三清工作等情况,并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城市更新的部署要求,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城市面貌呈现可喜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科学谋划先行,系统布局推进。制定《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平顶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谋划了火车站片区、山顶公园区域等7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城市更新政策基础已经形成。建立平顶山市城市更新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城市更新工作专班,设立综合协调、政策法规、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等7个专项工作小组,市区两级政府建立“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专班”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

(二)坚持民生优先,提升城区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完整社区”建设,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停车场建设、湛河体育公园开发等多个项目,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小区1079个,惠及居民近16万户,累计完成投资19.53亿元。稻香路多功能停车场有效盘活城市低效空间,为破解“停车难”民生痛点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湛河体育公园项目规划建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设施等设施,以青年运动为重点、兼顾“一老一小”运动需求,建成后将系统解决高密度城区的功能短板,显著提升市民获得感与城市品质。

(三)文旅融合赋能,盘活城市空间。坚持以白龟湖生态环湖路、山顶公园改造提升等项目为重点,通过设施改造、场景营造、业态更新等方式,将城市旅游休闲集聚区的“旅游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白龟湖生态环湖路一周全长49.6公里,目前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期公正路至黄河路段6.67公里已完工通车,现已成为鹰城新名片和广大市民网红打卡地。山顶公园山前路的改造和登山台阶、原有栏杆扶手的修复以及山顶正在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不仅为市民上山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行条件,也将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休闲游览体验,成为展现平顶山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四)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制定《平顶山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因地制宜、一溪一策、一塘一案、部门联动、系统协同”的治理思路,城区十八溪塘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对市内五区湛河两侧18条溪塘开展系统治理。组建工作专班精心谋划,严控项目支出,严把工程质量关,目前部分沟渠已基本完工,近期可实现通水,生态效果逐步呈现。同时开展北部山(矿)区和南部生态区城市生态修复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协调山、水、城关系,逐步形成山水相融、自然共生的城市空间格局。

二、存在问题

(一)后续运营管理缺乏支撑。部分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于产业规划和运营机制跟不上,产业资源引入有限,后续运营管理不足,导致项目人气不旺,经济效益不佳。比如,名门天街作为市区两级重点打造的项目,其客流量和消费热度不如万达广场、中骏世界城等商业综合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有限。一些老旧小区改造后,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成果维护困难,物业公司进驻服务意愿较低,影响了小区的长期发展。

(二)文旅元素植入不够。与杭州西湖、南京钟山风景区等知名景区相比,环湖路、山顶公园等项目虽然遍布休闲绿道,设有一些网红打卡点,但缺少文旅融合总体规划,目前环湖路在鹭栖湾广场内建设了好人园,在秀林园建设了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山顶修复工程正在建设中,平顶山特色文化融入不足,缺少标志性景观、精品主题游径、特色演出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三)群众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部分居民对更新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更新方案了解和认同度较低,特别是在涉及违章建筑拆除、房屋征收等问题时,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工作进展。参与群体较为单一,年轻居民参与较少,参与内容主要局限于意见征集,在资本参与等方面意愿较低。部分老旧小区面临物业服务企业进入难、收费难、经营难等困境,存在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不足、矛盾纠纷多、服务满意度低等治理困局。

三、意见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借鉴矿工路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经验,探索“五方共管”模式(业主+社区+老党员+物业+银行),打造“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红色议事会—调解队—监督组”三级治理架构,将老党员纳入小区调解队伍,推动物业服务企业100%建立党组织,构建“大事共议、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治理新格局。

(二)探索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土地供给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鼓励支持市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破解城市更新项目资金难题。积极借鉴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市的做法,注重在城市更新中引入产业资源,加强项目的后续运营管理,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坚持建管并重,持续强化运行管理。坚持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模式,压紧压实城市更新项目责任链条,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加强经费统筹,保障好工程后期维护和管理的经费落实,不断健全基础设施管养机制,营造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物业公司参与改造后的小区管理,建立可持续的小区管理模式,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四)植入文化元素,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坚持自然景观与文化旅游相互交融,在山顶公园、白龟湖湿地公园等处增设平顶山十大历史名人生平简介、著名诗词、经典故事,植入彰显平顶山文化特色的文旅元素。拍摄制作《我为白龟湖代言》《我为山顶公园代言》等系列节目,邀请平顶山籍知名人士出镜,定期推出鹰城特色演出活动,全方位展示我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五)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规范公众参与程序,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方式、流程、权责等协作机制,及时向公众公布城市更新相关信息,畅通参与渠道,回应公众意见建议,提高群众参与城市更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培训等方式,提高居民对城市更新的认识、参与能力,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提升等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