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平顶山市政协官方网站!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专题调研

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协商专报

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安排9上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牵头开展了协商式民主监督活动。

市政协主席会议高度重视,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就高质量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活动提出具体要求。9月6日,市政协副主席马丽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实地察看叶县永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丰源储备库、仙台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大富硒小麦产业园、三大灌区渠首以及舞钢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明龙家庭农场等场所,并召开座谈会。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水利局、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分别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与会委员深入交流,对我市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我市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严格执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统筹推进全市粮食安全各项工作。一是切实扛稳政治责任。定期召开粮食安全专题会议,印发《平顶山市“十四五”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方案》,推进“藏粮于地”工作落实,扎牢粮食种植基础。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91.4万亩。推进“藏粮于技”工作落实,制定粮食生产技术方案,印发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提升粮食种植水平。二是加强市级粮储备全市进行粮食收购备案的企业共129家(按企业经营业务划分,政策性储粮企业77家、面粉加工企业18家、饲料加工及贸易企业34区域划分,市区10家,各县市共119家;按性质划分,国有60家,民营68家,外资1家。储存各类粮食83.88万吨(最低收购价粮31.14万吨,地方储备粮30.74万吨,商品粮22万吨)。三是优化供水安全保障。走出水网建设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高标准农田和乡村建设相融合的“三生”用水绿色发展新路子。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大中型灌区改造,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四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五是注重加强耕地保护。按照2022年的划定要求,全市划定耕地保护总面积451.022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409.3769万亩高出省定目标完成省级下达的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有隐患。一是耕地减少的风险。随着城市发展、道路修建,耕地呈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的形势非常严峻。全市耕地三调数据比二调数据减少17万亩。二是气象异常的隐患。2021年秋涝、2022年夏秋连旱、2023年夏收连阴雨等气象异常现象,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三是病虫害的威胁。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我市小麦生产威胁较大。草地贪夜蛾、玉米南方锈病等对秋粮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二)粮食储备有短板。粮食储备存在储备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等问题。市本级各辖区无执法队伍执法构不完善、主体不规范,导致存在执法盲区。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未严格分离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较重。

(三)农机发展有瓶颈。一是粮食烘干能力滞后。今年“三夏”期间,我市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急需对收获的湿小麦进行烘干处理,但经过紧急调试,全市仅有84台烘干机可以正常运行,满负荷运转只能满足25万亩小麦烘干需求,和我市349万亩的小麦种植面积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二是农机工作较为单一和传统。尚未建设市县(区)统一的智慧农机平台,三夏”和“三秋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信息发布、机具调度、生产作业、应急救援等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难以实现精准统计、实时调度高效服务。

(四)管护机制有欠缺。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对工程建设数量、规模和任务完成情况比较重视,但对建后的管护重视不够,存在机制不完善现象。二是水利工程设施方面。水利工程修缮完成之后,资金流也会停止供给,缺少资金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维修也就成了难题,而长期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会产生多样化的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一)多举措提升粮食产能,打牢保障基础。一是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的管控和使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毁麦占地、割麦毁青,切实抓牢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压实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660万亩以上。二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对异常天气变化及时预警,在关键农时季节发送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推进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加快完成病险工程除险加固任务。大力开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增强现有水库蓄水调水给水能力,优化应急水量调度方案,提高抗旱保供水、保农业生产能力。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控。健全病虫害监测网络,强化固定监测点日常监测,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商、种植大户等补充预警。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群防群治,及早应对,防止病虫害暴发流行。强化宣传培训,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确保防治效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施药安全。

(二)多渠道加强粮食储备,完善保障能力。尽快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提高储备能力和水平,适时增加面粉、大米等成品粮油储备,提高品种多样化供应和储备的可持续性。强化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解决农户不存粮问题。组建平顶山粮食产业集团,将市属国有粮食企业资产重组,实现储备经营分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粮食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三)多举措强化农机建设,补足保障短板。一是补齐粮食烘干短板。建议加大对节能环保、质量稳定、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烘干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实施累计补贴,降低烘干机购机成本。推进县域烘干中心建设,扩大烘干服务辐射面积。在烘干中心建设用地审批、生产用电、用油及作业服务等方面给予补助或政策倾斜。二是加快农机应急(智慧)指挥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智慧农机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推进智慧农机平台建设。通过政策激励、引导鼓励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各类农机具的智能终端设备安装率,实现农机的科学调度、系统管理。

(四)多思路创新管护模式,转变保障理念。一是创新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对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的,由其作为管护实施主体,村委会与其签订管护协议,积极鼓励引导农民、新型农业主体等用养结合,形成各方参与、人人有责的管护局面。二是转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管护机制,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建成水利工程的维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