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叶县政协! 今天是:
首页县市区政协叶县政协提案社情民意

【提案】2.关于“整合叶县文化旅游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

    叶县位于豫中偏西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境内有六大河流,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燕山水库总库容9.25亿立方米,是国家治淮骨干工程。叶县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岩盐之都名气久远,适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大力推进,以建设全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游、盐和盐文化观光游、田园休闲文化游和南部山区楚长城旅游观光带,从而构成“两城两湖两带”总体布局,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虽然叶县目前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线、点、面”旅游产业,需要全县人民形成共识。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引领下,合理整合完善叶县旅游产业、加大管理力度,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化旅游存在问题不足,主要表现在:(一)重视程度需要加强

    虽然县委、县政府每年对文化旅游都有安排部署,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尚未建立,定期研究推进机制不够严格,全县上下参与支持的氛围尚未形成。

    (二)文化旅游谋化规划不足、运作力度不够我县是一个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县馆藏文物5000余件。但全县文化旅游定位不够清晰,整体谋划滞后,内挖外联力度不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宣传推介效果一般。

    (三)缺乏龙头带动、旅游产品欠缺

    目前,全县景区数量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明显较少。旅游项目设计上,普遍存在体验感不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主打“龙头”产品不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旅游吸引力弱。

    (四)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县城与景区之间快捷通达的路网尚未实现全覆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咨询服务、旅游标识、协会建设、行业管理、环境秩序等诸多方面滞后,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布局不合理,规模较小;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等建设滞后:景区家庭宾馆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淘汰速度快,拆了建、建了拆,线路、道路、建筑高低错乱,严重影响我县旅游形象。

    (五)旅游业的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文化旅游人才匮乏,人才要素市场不健全,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旅游项目策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旅游景点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违规经营和不按服务规定提供服务的行为时有发生,文化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还需加强。

    二、为了完善我县的旅游产业,快速促进叶县的“乡村振兴”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成立专门机构

    抽调专业人员,形成专班,相对固定人员,长期抓、持续抓,一抓到底。把文化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力度,建立文化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文化旅游由部门统筹向政府统筹转变。

    (二)加快文化旅游顶层设计

    着眼文化旅游,结合旅游总体规划及各行业专项规划,依托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历史文化遗址分布,抓紧出台并落实规划,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建设时限,落实保障措施,强力推进。

    (三)突出叶县特点、搞好项目运作建设

    突出叶县特色,围绕昆阳古城、楚长城观光带、盐湖等特色项目,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合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打造文旅品牌;同时要设计包装果品、食品、餐饮等具有特色的地方特产,打造地方优秀品牌。让旅客来叶后,既有视觉效果,又有文化体验,既能玩,又能买,造福叶县,记住叶县,宣传叶县,打造中原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和经营激励机制

    政府要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和资本市场的杠杆带动作用,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服务设施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景区建设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国有文化旅游资源和资产,积极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尤其是叶县籍企业家或在外成功人士多角度投资或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发挥金融支持产业作用。鼓励我县文化旅游企业通过合作、参股、合资经营等方式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建立文化旅游项目招商跟踪推进服务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优越条件,构建良好投资环境。

    (五)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

    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创新产品供给,打造并维护优质文旅品牌。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文化旅游方面规划、研究、策划等复合型人才以及酒店景区的高级运营管理、优秀的地接导游、景区讲解等人才,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新业态、新主体、新群体的引导、服务和管理。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自然生态、文物保护等重点领域和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环节安全。畅通投诉渠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切实增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治理能力。

    加强文化文物及自然资源的管控,重点区域发展旅游项目,要提前报批或备案,不能以牺牲文化文物或生态资源换取一时的发展或低廉的效益。对违规建设落实违法管控处理机制,力争良性发展,避免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