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 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年活动的建议 提案人:叶晓宇、姬建民、史文旭、张俊魁、邹小平

来源:郏县政协 发布时间: 2022-04-28 浏览次数:

有口皆碑、美名远扬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品牌。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深化简政放权,做实惠企文章,坚持标本兼治,打出一套“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合拳”。

2021年,成立全省第一家企业服务专职机构——郏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优年”专项活动建立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进一步畅通企业投诉渠道。梳理惠企政策133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10件、扶持创业3763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18万元。先后解决企业用地1646亩、用工4183人,实现融资10.5亿元。全力为创业创新拆篱笆、开绿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我县营商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部门各自为政、项目审批环节过多、服务效率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和群众并未真正享受到“一件事一次办结”。部分涉企政策、企业利益诉求还缺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有些部门、干部慢作为、懒作为,在“放管服”改革中推一下动一下,具体工作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不想主动减肥、只等别人动刀”,涉企服务不够积极主动。不研究、不创新、不担当现象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造成项目落地慢、企业经营难。

为彻底解决制约发展的“梗阻”问题,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争先晋位”目标,需要我们扭住营商环境工作不放,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真功夫、下大气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观念,凝聚亲商安商共识。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解放思想。我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在基础设施、人才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更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严重滞后。建议全县上下站在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的战略高度,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桎梏、转变观念,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向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对标看齐,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来抓。以新思维、新理念抓好营商环境建设,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场攻坚战,重点解决项目落地慢、企业办事难、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年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效能改革。

一是切实简政放权。坚持把“管”和“服”作为重中之重,向先进地区学习,对标好的做法,把简政、便利、效能融为一体,进一步清理规范审批前置条件,做好上级下放事项的承接落实及对口衔接,不断加强对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和审批流程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积极探索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多证合一、电子证照等行政审批新模式,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同时,切实把思想素质过硬、政策水平过硬、服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放到服务企业一线,放到窗口服务岗位,以保证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好更高效地贯彻执行,营造为企业服务、为创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良好营商环境。

二是加强治乱减负。继续推进涉企收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突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形成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坚决管住伸向企业乱收费的“黑手”。积极探索企业减负法制建设工作,加快研究出台保护企业权益、完善非税管理等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权益提供法制保障。

三是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两条例”,规范执法检查。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和程序进行检查,做到有理有据、程序合规,避免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三、强化效能监督,敢于动真碰硬问责。

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督导落实,狠抓懒政怠政专项整治,奔着问题去、瞄准问题改,共下一盘棋,迈向高质量。通过媒体大力传播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对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及时曝光处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整合群众监督、网络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等监督力量,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收集、筛选查处和结果反馈机制,形成全方位、领域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格局。加大问责力度,切实保护各类市主体的合法权益,打造优质高效的经济发展软实力,为谱写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